21 岁项启彰世锦赛摘银:中国男跆大级别再迎曙光
10 月 27 日晚,江苏无锡国际博览中心的跆拳道赛场灯光聚焦,21 岁的中国小将项启彰在男子 80 公斤级决赛中结束最后一回合较量,当裁判示意巴西选手费尔南德斯获胜时,他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,眼神里藏着不甘却更透着坚毅。这场 0:2 的惜败,让他收获了职业生涯首枚世锦赛银牌,也为中国男子跆拳道在这个欧美豪强盘踞的级别,时隔 6 年重新插上了领奖台的旗帜。
这枚银牌的诞生,始于一次勇敢的 "升级" 抉择。2025 年初,身高 1 米 89 的项启彰还在 74 公斤级征战,为控制体重常年与饥饿感博弈。教练组观察到他的身体发育潜力,建议升至 80 公斤级迎接更高强度对抗,这个决定曾引发争议 —— 大级别向来是力量型选手的天下,贸然升级可能陷入 "既失速度又缺力量" 的尴尬。但年轻人用行动回应了质疑:增重 5 公斤的半年里,他在训练中强化下肢爆发力与核心稳定性,硬生生将原有速度优势融入更激烈的对抗中,九月全运会一举夺冠的战绩,为他赢得了世锦赛入场券。
首次踏上世锦赛舞台的项启彰,展现出与年龄不符的沉稳。从资格赛到半决赛,他凭借凌厉的侧踢与灵活的步法连克强敌,每一场都精准执行教练组的战术部署。数据分析师提前拆解的对手录像发挥了关键作用,面对欧洲选手擅长的环形腿压迫,他总能通过预判及时闪躲并反击。半决赛中,他以 3:1 击败土耳其名将伊尔马兹,成为当天三位中国小将中唯一闯入决赛的选手,让场边观战的奥运冠军吴静钰频频点头:"这孩子的比赛阅读能力超出预期"。
决赛对阵巴黎奥运铜牌得主费尔南德斯,成为对年轻心脏的终极考验。首局伊始,项启彰延续进攻态势,却在一次对攻中被对手抓住压线机会侧踢得分。尽管他迅速调整节奏追回 1 分,但仍以 1:2 憾失首局。第二局双方陷入胶着,费尔南德斯的防守密不透风,项启彰几次尝试后旋踢都被精准化解。随着时间流逝,急于扳平的他略显急躁,未能完全施展训练中的组合腿法,最终因主动进攻倾向不足,被裁判判定落败。

"没把训练的东西打出来,心态还是差了点。" 赛后混采区里,项启彰的声音带着懊恼。他坦言,此前团体赛曾输给过费尔南德斯,这段经历让决赛时多了份顾虑,战术执行变得保守。但遗憾之外,更多的是突破后的笃定:"以前看高手录像觉得遥不可及,交手后才发现自己的技术也能站得住脚。" 这种认知的转变,或许比奖牌更珍贵 —— 它意味着这位 21 岁小将,已经打破了对 "世界顶尖" 的心理壁垒。
在吴静钰看来,这枚银牌的价值远超奖牌本身。中国男子跆拳道自 2007 年刘哮波斩获铜牌以来,18 年间仅收获 4 枚世锦赛奖牌,80 公斤级更是长期处于 "陪跑" 状态。项启彰的突破,不仅填补了近期的荣誉空白,更撕开了大级别选材困境的缺口。长久以来,国内身高优势明显的少年多倾向于篮球、排球等项目,跆拳道大级别人才储备薄弱,而这枚银牌或许能让更多孩子看到可能性。
银牌背后,是整个团队的蓄力支撑。新周期世界跆拳道联盟调整计分规则,更强调进攻有效性与动作多样性,恰好契合项启彰的技术特点。国家队推行的积分制选拔机制,逼着他频繁参加公开赛刷分,与国内老将的反复拉锯,锤炼了他的心理素质。决赛前教练组制定的 "以快制稳" 战术虽未完全奏效,但这种针对性准备,为他未来的国际赛事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领奖台上,当国歌奏响时,项启彰悄悄抬头望向国旗。他在赛后采访中反复提及的愿望朴素而坚定:"想拿第一,升国旗、奏国歌。" 对于 21 岁的他而言,这枚银牌只是起点 —— 距离 80 公斤级选手夺冠的平均年龄 25 岁还有四年,两届世锦赛、两届奥运会的周期里,他有足够时间打磨技术、锤炼心态。正如吴静钰所言:"基础能力再补强,心理韧性再提升,这孩子能走得更远"。
beats365,beats365,beats365官方网站,beats365亚洲版官网当晚,同批参赛的穆文喆、王诗怡分别斩获铜牌,中国跆拳道一日收获 1 银 2 铜的战绩,印证着年轻梯队的成长。但项启彰的银牌格外亮眼,因为它照亮了曾经的 "盲区"。在体育竞技的坐标系中,银牌从来不是失败的注脚,而是突破的勋章。当这个 21 岁的小伙子在训练馆重新系紧道带,那枚银色奖牌已化作燃料,等待着在未来某一天,燃烧成金色的光芒。